- 1.Cinema 4D基础
- 1.1.Cinema 4D入门
- 1.2.Cinema 4D的操作界面
- 1.3.菜单栏
- 1.4.工具栏
- 1.5.模式工具栏
- 1.6.视图窗口
- 1.7.对象面板
- 1.8.属性面板
- 1.9.时间线
- 1.10.材质面板
- 1.11.坐标面板
- 1.12.界面
- 2.基础建模技术
- 2.1.参数对象建模
- 2.2.样条
- 3.生成器与变形器
- 3.1.生成器
- 3.2.变形器
- 4.可编辑对象建模
- 4.1.可编辑样条
- 4.2.可编辑对象
- 4.3.雕刻
- 5.摄像机技术
- 5.1.Cinema 4D的常用摄像机
- 5.2.安全框
- 5.3.摄像机特效
- 6.灯光技术
- 6.1.常见的布光方法
- 6.2.Cinema 4D的灯光工具
- 7.材质与纹理技术
- 7.1.材质的创建与赋予
- 7.2.材质编辑器
- 7.3.常见的纹理贴图
- 8.标签与环境
- 8.1.标签的概念
- 8.2.常用的标签
- 8.3.环境
- 9.渲染技术
- 9.1.Cinema 4D的常用渲染器
- 9.2.渲染设置面板
- 9.3.渲染效果图
- 10.运动图形
- 10.1.常用的运动图形工具
- 10.2.常用的效果器
- 11.毛发技术
- 11.1.毛发对象
- 11.2.毛发材质
- 12.体积和域
- 12.1.体积
- 12.2.域
- 13.动力学技术
- 13.1.动力学
- 13.2.布料
- 14.粒子技术
- 14.1.粒子发射器
- 14.2.力场
- 15.动画技术
- 15.1.基础动画
- 15.2.角色动画
- 16.综合实例
- 16.1.体素风格:情人节电商海报
- 16.2.体素风格:趣味网页办公场景
- 16.3.机械风格:霓虹灯效果图
- 16.4.机械风格:“双十二”海报
- 16.5.低多边形风格:电商促销海报
- 16.6.视觉风格:渐变噪波球
- 16.7.视觉风格:抽象花朵
- 16.8.科幻风格:发光能量柱
- 16.9.科幻风格:科技芯片
- 16.10.流水线风格:工厂流水线
本节将为读者讲解灯光的基本属性。只有了解了灯光各项属性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掌握Cinema 4D灯光工具的使用方法。
1. 三点布光法
三点布光法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一般有3盏灯即可,分别为主光源、辅助光源与轮廓光源,如图6-1所示。
图6-1
主光源
主光源通常用来照亮场景中的主要对象与其周围区域,并且给主体对象投影。场景的主要明暗关系和投影方向都由主光源决定。主光源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几盏灯光来共同完成,如主光源在15度到30度的位置上称为顺光;在45度到9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光;在90度到120度的位置上称为侧逆光。
辅助光源
辅助光源又称为补光,是一种均匀的、非直射性的柔和光源。辅助光源用来填充阴影区以及被主光源遗漏的场景区域,调和明暗区域之间的反差,同时能形成景深与层次。这种广泛均匀布光的特性使它为场景打一层底色,定义了场景的基调。由于要达到柔和照明的效果,通常辅助光源的亮度只有主光源的50%~80%。
轮廓光源
轮廓光源又称为背光,是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帮助凸显空间的形状和深度感。轮廓光源尤其重要,特别是当主体呈现暗色,且背景也很暗时,轮廓光源可以清晰地将二者进行区分。轮廓光源通常是硬光,以便强调主体轮廓。
2. 其他常见布光方法
除了三点布光法,主光源和辅助光源也可以进行布光,如图6-2和图6-3所示。这两种布光方法都是主光源全开,辅助光源强度为主光源的一半甚至更少,这样会让对象呈现更加立体的效果。
图6-2
图6-3
技术专题 灯光的基本属性
强度:灯光光源的强度影响灯光照亮对象的程度。暗淡的光源即使照射在很鲜艳的物体上,也只能产生暗淡的颜色效果。
入射角:表面法线与光源之间的角度称为灯光的入射角。表面偏离光源的程度越大,它所接收到的光线越少,表现越暗。当入射角为0(光线垂直接触表现)时,表面受到完全亮度的光源照射。随着入射角增大,照明亮度不断降低。
衰减:在现实生活中,灯光的亮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暗,离光源远的对象比离光源近的对象暗,这种效果就是衰减。自然界中灯光按照平方反比进行衰减,也就是灯光的亮度与光源距离的平方而削弱。通常在受大气粒子的遮挡后衰减效果会更加明显,尤其在阴天和雾天的情况下。
反射光与环境光:对象反射后的光能够照亮其他的对象,反射的光越多,照亮环境中其他对象的光也越多。反射光能产生环境光,环境光没有明确的光源和方向,不会产生清晰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