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ma 4D教程

视觉风格的效果图在模型造型和材质上与其他类型的场景区别较大。视觉风格的模型一般比较抽象或在具象的物体上进行夸张表现。在材质方面会较为复杂,半透明和自发光都是常见的效果。本案例制作一个抽象模型的视觉效果图,如图16-413所示。

图16-413


1. 模型制作

本案例的模型看似复杂,其实制作步骤非常简单。

01 使用“球体”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球体模型,设置“半径”为100cm,“分段”为40,“类型”为“六面体”,如图16-414所示。

图16-414

技巧与提示

调整球体的类型,可以形成不同的布线效果。“分段”数值不同,后期形成的置换效果也会不同。

02 为球体模型添加“置换”变形器,在“对象”选项卡中设置“高度”为300cm,在“着色”选项卡的“着色器”通道中加载“噪波”贴图,如图16-415所示。

图16-415

03 在“噪波”贴图中,设置“种子”为662,“噪波”为“湍流”,如图16-416所示。

图16-416

技巧与提示

不同的“种子”数值可以形成不同的置换效果。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该数值。

04 为置换后的模型添加“细分曲面”生成器,效果如图16-417所示。至此,案例模型制作完成。

图16-417


2. 灯光创建

本案例的灯光由主光源、辅助光源和环境光源组成。

主光源

01 使用“灯光”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盏灯光,位置如图16-418所示。

图16-418

02 选中创建的灯光,在“常规”选项卡中设置“颜色”为(R:246,G:209,B:255),“投影”为“区域”,如图16-419所示。

03 在“细节”选项卡中设置“衰减”为“平方倒数(物理精度)”,“半径衰减”为841cm,如图16-420所示。

图16-419

图16-420

04 按Ctrl+R组合键渲染灯光,效果如图16-421所示。

图16-421

辅助光源

01 将创建的灯光复制一盏,放在画面下方,位置如图16-422所示。

图16-422

02 选中复制的灯光,在“常规”选项卡中修改“颜色”为(R:46,G:70,B:201),“强度”为60%,如图16-423所示。

03 按Ctrl+R组合键渲染,效果如图16-424所示。

图16-423

图16-424

环境光源

01 模型整体仍有部分黑色。使用“天空”工具在场景中创建天空模型,如图16-425所示。

02 为天空模型添加“合成”标签,然后取消勾选“摄像机可见”选项,如图16-426所示。

图16-425

图16-426

03 按Shift+F8组合键打开“内容浏览器”,在“预置>Prime>Presets>Light Setups>HDRI”中选中Default Cinema Environment文件,然后将其赋予天空模型,如图16-427和图16-428所示。

图16-427

图16-428


3. 材质制作

01 在“材质”面板中创建一个默认材质,在“颜色”的“纹理”通道中加载“渐变”贴图,如图16-429所示。

图16-429

02 在“渐变”贴图中设置“渐变”的颜色分别为(R:8, G:8,B:130)(R:155,G:92,B:242)(R:243,G:215, B:247),“类型”为“三维-球面”,“半径”为180cm,如图16-430所示。

图16-430

03 切换到“反射”并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10%,“反射强度”为50%,“菲涅耳”为“绝缘体”,“预置”为“玉石”,如图16-431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432所示。

图16-431

图16-432

04 将材质赋予模型,效果如图16-433所示。

图16-433


4. 渲染输出

01 单击“摄像机”按钮,在场景中创建一个摄像机,并调整渲染视图的角度,如图16-434所示。

图16-434

02 按Ctrl+B组合键打开“渲染设置”面板,在“输出”中设置“宽度”为800像素,“高度”为1100像素,如图16-435所示。效果如图16-436所示。

图16-435

图16-436

03 切换到“抗锯齿”,设置“抗锯齿”为“最佳”,“最小级别”为2×2,“最大级别”为4×4,“过滤”为Mitchell,如图16-437所示。

图16-437

04 单击“效果”按钮,添加“全局光照”,设置“首次反弹算法”和“二次反弹算法”都为“辐照缓存”,如图16-438所示。

05 按Shift+R组合键渲染场景,效果如图16-439所示。

图16-438

图16-439


5. 后期处理

01 打开Photoshop,然后打开渲染好的图片,如图16-440所示。

图16-440

02 添加“色阶”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441和图16-442所示。

图16-441

图16-442

03 添加“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443和图16-444所示。

图16-443

图16-444

04 添加“自然饱和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445和图16-446所示。

图16-445

图16-446

05 添加“照片滤镜”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447和图16-448所示。

图16-447

图16-448

06 按Ctrl+Shift+Alt+E组合键盖印可见图层,如图16-449所示。

07 选中盖印的“图层1”,然后执行“选择>色彩范围”菜单命令,然后吸取画面中的浅色部分,设置“颜色容差”为83,如图16-450所示。

图16-449

图16-450

08 单击“确定”按钮后,视图中会自动生成选区,如图16-451所示。

09 按Ctrl+J组合键将选区进行复制,生成一个单独的图层“图层2”,如图16-452所示。

图16-451

图16-452

10 为“图层2”添加“照片滤镜”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图16-453所示。效果如图16-454所示。

图16-453

图16-454

11 画面的右下角有些空,添加一些文字和装饰元素。案例最终效果如图16-455所示。

图1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