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ma 4D教程

体素风格的场景较为简单,多使用参数对象完成场景拼搭,少部分模型会用到可编辑对象。

本案例通过情人节电商海报讲解体素风格的场景的制作方法,案例效果如图16-1所示。



图16-1

1. 模型制作

本案例的模型分为主体模型、元素模型和地面三部分,下面将逐一进行讲解。本案例中的参数仅供参考,读者可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

主体

01 使用“球体”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半径”为200cm,“分段”为36的半球体,如图16-2所示。

02 将创建的半球体模型转换为可编辑对象,然后沿着y轴适当挤压,如图16-3所示。

图16-2

图16-3

03 使用“圆柱”工具在半球体的上方创建一个圆柱体模型,设置“半径”为210cm,“高度”为10cm,“高度分段”为1,“旋转分段”为36,然后勾选“圆角”,设置“分段”为1,“半径”为1cm,如图16-4所示。

图16-4

元素

01 制作心形立牌。使用“圆环”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半径”为50cm的圆环样条,如图16-5所示。

02 将圆环样条转换为可编辑对象,在“点”模式中调整点的位置,形成心形效果,如图16-6所示。

图16-5

图16-6

03 为心形样条添加“挤压”生成器,设置“移动”为3cm,“尺寸”为1cm,“分段”为1,如图16-7所示。

图16-7

04 使用“立方体”工具在心形模型下方创建一个“尺寸.X”为10cm,“尺寸.Y”为50cm,“尺寸.Z”为3cm的立方体模型,然后勾选“圆角”,设置“圆角半径”为1cm,“圆角分段”为1,如图16-8所示。

图16-8

05 制作模型树。使用“立方体”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立方体模型,设置“尺寸.X”为5cm,“尺寸.Y”为50cm,“尺寸.Z”为5cm,如图16-9所示。

06 将上一步创建的立方体转换为可编辑对象,在“边”模式中添加分段线并调整造型,如图16-10所示。

图16-9

图16-10

技巧与提示

将立方体孤立显示,可以方便制作。使用“循环/路径切割”工具能快速添加分段线。

07 在“多边形”模式中选中图16-11所示的多边形,然后使用“挤压”工具向外挤出一定长度,如图16-12所示。

图16-11

图16-12

08 在“边”模式中选中图16-13所示的边,然后使用“倒角”工具设置“偏移”为0.8cm,如图16-14所示。

图16-13

图16-14

09 使用“球体”工具创建多个大小不等的球体作为树冠,如图16-15所示。

10 将制作好的树木模型成组,然后复制多个,摆放在主体模型上,如图16-16所示。

图16-15

图16-16

11 制作冰激凌。使用“圆锥”工具创建一个圆锥模型,设置“顶部半径”为12cm,“底部半径”为8cm,“高度”为20cm,“高度分段”为1,如图16-17所示。

图16-17

12 将圆锥模型向上复制一份,设置“顶部半径”为15cm,“底部半径”为12cm,“高度”为5cm,如图16-18所示。

13 将上一步创建的圆锥模型转换为可编辑对象,在“多边形”模式中选中图16-19所示的多边形。

图16-18

图16-19

14 使用“内部挤压”工具向内挤压0.5cm,如图16-20所示。

15 保持选中的多边形不变,使用“挤压”工具向下挤出-3cm,并向内收缩,如图16-21所示。

图16-20

图16-21

16 使用“螺旋”工具绘制一段螺旋样条,设置“起始半径”为15cm,“终点半径”为1cm,“结束角度”为1983°,“高度”为30cm,如图16-22所示。

图16-22

17 将螺旋样条转换为可编辑对象,然后调整样条的细节,如图16-23所示。

18 使用“圆环”工具创建一个“半径”为3.5cm的圆环样条,然后添加“扫描”生成器,将“圆环”和“螺旋”进行扫描,效果如图16-24所示。

图16-23

图16-24

疑难问答

问:扫描对象的两端如何缩小?

答:在“扫描”生成器的“对象”选项卡中,展开“细节”卷展栏,里面有“缩放”的曲线。当调整曲线的效果为图16-25所示时,就可以形成两端缩小,而其余部分不变的效果。

图16-25

19 制作篱笆模型。使用“立方体”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立方体模型,设置“尺寸.X”为10cm,“尺寸.Y”为30cm,“尺寸.Z”为2cm,“分段X”为2,如图16-26所示。

图16-26

20 将上一步创建的立方体转换为可编辑对象,然后在“点”模式中调整立方体的造型,如图16-27所示。

21 在“边”模式中为模型添加“倒角”效果,如图16-28所示。

图16-27

图16-28

22 使用“圆弧”工具在场景中绘制一个“半径”为160cm的弧形样条,如图16-29所示。

图16-29

23 为编辑后的立方体模型添加“克隆”生成器,设置“模式”为“线性”,“数量”为12,“位置.X”为15cm,如图16-30所示。

图16-30

24 为“克隆”添加“样条”效果器,然后链接前面绘制的圆弧样条,效果如图16-31所示。

25 此时会发现篱笆模型方向不合适。在“样条”效果器中设置“上行矢量”为1,如图16-32所示。

图16-31

图16-32

26 将篱笆模型复制一份并放在另一侧,如图16-33所示。

技巧与提示

在旋转复制的篱笆模型时,旋转“圆弧”样条就可以不改变篱笆本身的角度。

27 制作心形元素。将大的心形模型复制多份,缩小并放置在场景中,效果如图16-34所示。

图16-33

图16-34

28 制作文字模型。使用“文本”工具在场景中创建文本模型,设置“深度”为2cm,“文本”为LOVE,“字体”为“方正兰亭中黑”,“高度”为40cm,如图16-35所示。

图16-35

29 将文本模型复制一份,修改“文本”为2.14,“高度”为30cm,如图16-36所示。

图16-36

地面

01 使用“立方体”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个立方体模型,如图16-37所示。

图16-37

02 为上一步创建的立方体添加“克隆”生成器,设置“模式”为“网格排列”,“数量”为40和26,“尺寸”都为30cm,如图16-38所示。

图16-38

03 为克隆添加“随机”效果器,设置“P.X”“P.Y”“P.Z”都为5cm,然后勾选“等比缩放”,设置“缩放”为0.5,如图16-39所示。

图16-39

04 使用“平面”工具创建一个背景板模型,如图16-40所示。至此,本案例的模型全部制作完成。

图16-40


2. 灯光和环境创建

先在场景中创建灯光和环境,再创建材质,这样可以方便观察场景的整体效果,使材质调整一步到位。但这种步骤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先调整材质再创建灯光和环境。读者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进行制作即可。

主光源

01 使用“灯光”工具在场景中创建一盏灯光,位置如图16-41所示。

图16-41

02 选中创建的灯光,在“常规”选项卡中设置“颜色”为(R:255,G:255,B:255),“投影”为“区域”,然后在“细节”选项卡中设置“衰减”为“平方倒数(物理精度)”,“半径衰减”为661.289cm,如图16-42所示。

图16-42

03 按Ctrl+R组合键渲染灯光效果,如图16-43所示。

图16-43

技术专题 “材质覆写”的使用方法

模型在没有材质的情况下,渲染的灯光效果不明显,可以为场景整体赋予一个白色的材质,以便观察灯光效果,如图16-44所示。

具体操作方法:按Ctrl+B组合键打开“渲染设置”面板,勾选“材质覆写”,将一个默认材质拖曳到“自定义材质”选项框中,如图16-45所示。

图16-44

图16-45

辅助光源

01 将创建的灯光复制一盏放在右侧,位置如图16-46所示。

图16-46

02 选中复制的灯光,在“常规”选项卡中修改“强度”为60%,如图16-47所示。

图16-47

03 按Ctrl+R组合键渲染,效果如图16-48所示。

04 此时灯光的投影会投射到背景平面模型上,将平面模型替换为“背景”模型,效果如图16-49所示。

图16-48

图16-49

环境光源

01 使用“天空”工具在场景中创建天空模型,如图16-50所示。

图16-50

02 按Shift+F8组合键打开“内容浏览器”,在“预置>Prime>Presets>Light Setups>HDRI”中选中Photo Studio文件,然后将其赋予天空模型,如图16-51和图16-52所示。

图16-51

图16-52

03 在“对象”面板选中“天空”,为其添加“合成”标签,然后取消勾选“摄像机可见”,如图16-53所示。

04 按Ctrl+R组合键渲染,效果如图16-54所示。

图16-53

图16-54


3. 材质制作

本案例中场景的材质大多数是纯色材质。

浅粉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创建一个默认材质,设置“颜色”为(R:249,G:228,B:225),如图16-55所示。

图16-55

02 在“反射”中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50%,“反射强度”为80%,“菲涅耳”为“绝缘体”,“预置”为“沥青”,如图16-56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57所示。

图16-56

图16-57

03 将材质赋予模型,效果如图16-58所示。

图16-58

深粉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将“浅粉色”材质复制一份,修改“颜色”为(R:248,G:172,B:174),如图16-59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60所示。

图16-59

图16-60

02 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模型,效果如图16-61所示。

图16-61

绿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将“浅粉色”材质复制一份,修改“颜色”为(R:137,G:199,B:58),如图16-62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63所示。

图16-62

图16-63

02 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模型,效果如图16-64所示。

图16-64

红褐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将“浅粉色”材质复制一份,修改“颜色”为(R:142,G:42,B:48),如图16-65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66所示。

图16-65

图16-66

02 将材质赋予树干模型,效果如图16-67所示。

图16-67

淡粉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将“浅粉色”材质复制一份,修改“颜色”为(R:253,G:218,B:198),如图16-68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69所示。

图16-68

图16-69

02 将材质赋予相应模型,效果如图16-70所示。

图16-70

粉红色材质

01 在“材质”面板将“浅粉色”材质复制一份,修改“颜色”为(R:253,G:164,B:150),如图16-71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72所示。

图16-71

图16-72

02 将材质赋予地面和背景模型,效果如图16-73所示。

图16-73

金色材质

01 新建一个默认材质,然后在“反射”中添加GGX,设置“粗糙度”为30%,“菲涅耳”为“导体”,“预置”为“金”,如图16-74所示。材质效果如图16-75所示。

图16-74

图16-75

02 将材质赋予场景中的文本模型,效果如图16-76所示。

图16-76


4. 渲染输出

01 按Ctrl+B组合键打开“渲染设置”面板,在“输出”中设置“宽度”为1200像素,“高度”为900像素,如图16-77所示。

图16-77

02 切换到“抗锯齿”,设置“抗锯齿”为“最佳”,“最小级别”为2×2,“最大级别”为4×4,“过滤”为Mitchell,如图16-78所示。

03 单击“效果”按钮,添加“全局光照”,设置“首次反弹算法”和“二次反弹算法”都为“准蒙特卡洛(QMC)”,如图16-79所示。

图16-78

图16-79

技巧与提示

读者可根据计算机的配置选择合适的算法类型,案例中的参数仅为最优效果的参考。

04 按Shift+R组合键渲染场景,效果如图16-80所示。

图16-80

技巧与提示

在渲染案例效果时,可以灵活地对场景的灯光和材质做适当的调整。


5. 后期处理

01 打开Photoshop,然后打开渲染好的图片,如图16-81所示。

图16-81

02 选中“背景”图层,为其添加“色阶”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82和图16-83所示。

图16-82

图16-83

03 添加“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84和图16-85所示。

图16-84

图16-85

04 添加“自然饱和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及效果如图16-86和图16-87所示。

图16-86

图16-87

05 为海报添加一些文字线条作为装饰,案例最终效果如图16-88所示。

图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