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战

相机以及镜头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旅行是自驾游还是背包游。

二者的区别就是自驾游基本上不太需要时时刻刻背着摄影包。可以把大量摄影器材放在车上。停车拍照,并不需要太负重。背包游就是不开车,坐飞机或火车抵达目的地,离开宾馆一天的拍摄需要全程背着摄影器材。

所以理论上自驾游可以多背点器材,背包游器材尽量轻便些。

其次,需要考虑自身的背负能力。

有的人特别能背东西,比如宁老师年轻的时候背个三四十斤的摄影包爬个雪山什么的没问题。如果你是个小女子显然摄影器材也是越轻便越好。

所以呢,我们要根据自己旅行的方式以及自己的体力来选择摄影器材。

带得多,带的全,器材重——往往意味着更完美的拍摄效果。

带的少,带的精,器材轻——往往意味着更轻松的拍摄过程。


小提示

如果为了更完美而强背更多的器材,往往会造成拍摄非常艰难,这样并不值得。你拍摄时的心情,相比器材而言,更加能决定你的照片质量。

如果是自驾游,可以选择单反相机,将各个焦距配齐,而且要尽量选择顶级镜头,而不需要考虑镜头的重量,比如变焦镜头方面可以配齐大三元。如果对于某些焦段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在这个焦距上准备一支有着特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比如你喜欢拍摄星空,那么14mm f/2.8可能就很重要。多带几支镜头是没错的。此外,要带两台机身,两台机身上面分别配两种镜头一广角一长焦。

如果你是背包游,可以选择微单相机,同样尽量配齐焦距。我觉得16-35这个广角变焦镜头(或者其他超广角变焦)和70-200mm这个中长焦变焦镜头(80-400mm或者100-400mm镜头也是极好的)还是有必要的。此外可以再配合一支35mm或者50mm左右焦距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如果这样组合,两台机身还是有必要的。同样,一台机身挂超广角变焦镜头,一台机身挂中长焦变焦镜头。

如果不想带两台可换镜头的机身,可以带一台机身,然后再随身带一个高画质的卡片机作为补充。

如果只带一台机身,可以选择大变焦旅游镜头,比如索尼的24-240mm镜头(或者其他一镜走天涯的大变焦比镜头)。同时,可以再带一支35mm f/1.4或者55mm f/1.8(或者其他标头)。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相机成像越来越好。其实很多机身、镜头一体机,因为拥有很好的画质以及超级大的变焦范围,所以也是旅行的好选择。比如索尼的RX10 IV或者佳能的G3X,都是很好的选择。(2018年)

佳能EOS 6D Mark Ⅱ拍摄

索尼α7RⅢ拍摄

索尼RX10Ⅳ拍摄

记住几点:

1. 焦距尽量带齐,广角到长焦都要有——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

2. 随时有机器能提供你广角或者长焦——因为精彩的画面往往存在短暂;

3. 大光圈定焦镜头要尽量保证有一支——因为这会让你的照片显得迷人。

其实只要拍摄内容好,什么拍摄设备都能拍摄出好照片,但是更好的器材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拍摄效果。对于旅行来说更好的器材也意味着更重的重量以及体积,所以找到平衡点就可以平衡画面效果和拍摄心情。


三脚架及摄影包

如果是自驾游,那么一定要带三脚架,反正可以扔在后备厢里。

如果是背包游,如果不需要拍摄夜景,建议就不要带三脚架了。因为这东西过不了安检,一般要托运,然后整天背着会很累的。

如果背包游但是有夜景要拍,那么建议带轻便的旅行三脚架,2000元左右价位的,碳素的,可以收纳起来的,越短越好。

而摄影包一般分为单肩包以及双肩包两种。双肩包:双肩背着轻松,取用镜头麻烦。单肩包:单肩背负沉重,取用镜头快速。

如果是准备跋山涉水,或者需要长时间背包,再或者背的器材比较多,那么建议选用双肩包。记住,双肩包叫“背负系统”,就是让你背着跋山涉水的。如果是要拍摄城市题材、人文题材等,或者带的器材不多,那么单肩包是选择方向。记住,单肩包叫“拍摄系统”,不是让你长时间负重的。如果你随身带了旅行脚架,那么建议你将脚架挂在单肩包上或者放到包里。所以选择单肩包时,尽量不要再考虑脚架了。

此外,我还有一个好建议:“背负系统”和“拍摄系统”都要。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准备一个双肩包一个单肩包呢?也不是。“背负系统”靠双肩包这是一定的,但是“拍摄系统”还有一个好的选择——腰带!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腰带,上面挂一些镜头袋,里面可以放镜头以及其他杂物。这样,长时间拍摄也不会很累,取用也极为方便。腰带的缺点是对于器材的保护会不够,所以还是需要一个双肩包在跋山涉水的时候用,不需要跋山涉水的时候则可以用腰带。


场景篇

有人旅行就是为了拍摄风光,所以咱们一上来先简单说说风光摄影。风光咱们简单地分为三个方面来谈:大场景、小场景、标志场景。


风光中的大场景


取景

取景的时候注意画面要尽量简洁,要有取有舍。知道画面中什么是对你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没用的尽量不取。同时思考拍摄角度,有的时候试试举起相机或者蹲下拍。

大场景多数依靠广角来表现。

大海

大雪原

大沼泽

大草原

天色有很多好看的时候,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霞光万丈,抑或是满天星斗……可是,天再好看,也不能独立的存在,一定要找好的地面景物相互衬托。

以上大场景都是广角拍摄的。场面宏大,甚是好看。《摄影笔记》中就介绍了,“大场景往往就是由广角镜头表现的”。

不过,大场景也不一定非要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注意,有的时候使用中长焦拍摄大场景会更好看哦。

比如拍摄的场景很大很大。只要我们的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小,一样可以衬托出场景的“大”来。比如上面这个场景,我使用了24-105mm镜头的105端进行拍摄。这样可以看到船和远处的山。如果完全是为了表现场景的大而选用广角的话,那么画面中的山和船简直就是一条线了。很多场景如果天空太空,那么也别用广角,到时候把画面中的唯一元素拍摄得跟表带似的也不好看。

105mm中焦距拍摄

再看一个场景。

这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很有名的橡树庄园。如果为了表现场景大,而选择用广角进行拍摄,那么你会发现所谓的橡树庄园,就像一个发际线很高的人一样,“头发”稀稀疏疏的,很难看。

不过一旦用长焦拍摄,橡树庄园茂密的一面也就展现出来了。

同时咱们取景的时候要注意画面中别太空,拍摄大场景就怕空啊。不管是画面中的自然元素还是人造元素,再或者就是有个人出现在画面中,都会让画面显得更好一些。

把这截木头挡住之后,画面就不好看,显得空洞。

没有船的话,海边、森林、雪山、白云都会显得没意思。

没有红衣小伙,画面就空空的。

眼尖的同学说了,“宁校长,你的橡树庄园的照片就是空空的啊。”其实那张是我为取景试镜而拍摄的,试拍的真实目的是以橡树庄园为背景拍摄一个合影。


曝光

首先我经常说大太阳天别拍照,因为在这种天气下确确实实很难拍摄出色彩来。因为一旦光线强,拍摄对象反光面和吸光面的反差会很大。你会发现你的照片很难拍摄出艳丽的色彩。

所以在大太阳天拍摄拍摄城市建筑风光还行,拍摄自然风光真的不好看。

而且就算是拍摄城市建筑,也要注意别逆光拍摄。

说到顺光、逆光的问题。一般来说,拍摄风光我们要尽量选择用顺光进行拍摄,这样才容易拍摄出蓝天、白云。逆光的话天白白的,非常难看。如果是逆光拍摄,一定得是逆光能拍得更漂亮才行。

白天拍摄风景时,一般不需要增减曝光补偿。如果是在夜晚拍摄风景的话,可以适当减一点曝光,这样画面会更干净。

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如果你决定旅行路上要好好拍摄大场景的风景照片,那么可以说你与懒觉以及晚餐就渐行渐远了。因为早起往往可以让你遇到日出,而不吃晚饭则可以帮助你遇到日落。

我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时候,有一天要去拍摄沼泽地,而当时导游安排的时间是下午,这种安排绝对是旅游路线,而不是拍摄路线。幸好,船坏了。所以船主安排第二天日出前再补上游览。这样一来,拍摄时自然有好的光线。

同样的,傍晚也是天空色彩最好的时候。这时候别去吃饭,找个好地方等待光线,拍张好片。


虚实

拍摄风光的话一般都用小光圈进行拍摄,以保证足够的景深,这样可以得到远近都清晰的范围。光圈一般用f/8或者 f/11,如果再配合广角的焦距或者比较远的对焦距离,往往可能得到很大很大的景深,能让画面远近都清晰。

比如这张照片,远山和近处的草地虽然虚了,但是你能看出是什么吧,对于表达画面没问题吧?那就行了。反正重点是俩人。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拍摄大场景时让背景虚化一点,其实也无妨。

其实慢门也是可以控制虚实的,比如拍摄摩洛哥马拉喀什的吉马广场时,我在街角饮品店的二楼——这是拍摄吉马广场的最佳机位。我使用了慢门拍摄,广场的固定摊位和建筑肯定是清晰的,而人流动了起来,显得更加热闹。


构图

拍摄风景一般会选择三分法构图,其中地平线、水平线往往是放在水平三分线上的。是放在上三分线,还是下三分线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大场景风光,要将地平线或者海平线放在下三分线上,这样才能显得场景大。

如果地平面上的“料”太多了,那么咱们将地平线或者海平线放在上三分线上也是可以的。

同时呢,为了表现大场景的“大”,可以把地平线或者海平线往下压,可以压到四分线、五分线,甚至更低,这样会显得场景更大。

而作为你画面中的着眼点或者主体,如果是对称的,可以让其左右居中。

如果是独立的,可以将其放在左三分线或者右三分线上,依然采用三分法进行构图。

此外,很多时候要拍摄出一种气势。这种气势可以用超广角来体现——毕竟超广角往往能表现出更强的透视效果。


小提示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一般80%的功夫用在找景,20%用于拍摄。


风光中的小场景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的风景并不宏大,那么小场景也有小场景的拍法。


取景

取小景一定要注意环境。嘈杂的环境要尽量避免,与主题无关的环境也要避免。更加聚焦是拍摄小场景的一个特点。


曝光

根据具体的场景具体分析。因为自然光、场景光不同,所以很难一概而论。


虚实

虚实也要根据你的场景来分析。有的时候就要远近都清晰,有的时候就要虚实结合才好看。


构图

构图同样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拍摄的主题和主体不同而不同。

建议结合《摄影笔记》进行阅读,有了《摄影笔记》作为基础,自然就会对这本书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风景中的标志场景

外出旅行免不了去旅游景点。那么标志性场景如果不拍摄下来的话,简直就跟没去一样。

要怎么拍这些标志性场景会比较好呢?

如果你有很多时间围绕一个标志性场景进行拍摄,那么不妨在这里多住一段时间,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

如果你没有很多时间,只是跟团旅行,那么该怎么办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到景点附近的纪念品商店,商店里面一定会有明信片,而明信片中一定会有这个标志性场景的照片。这些明信片一般都是由当地的摄影师拍摄的,所以取景角度可以说是接近完美。也许明信片上的就是最佳的拍摄角度了,而正好你的时间又不多。模仿,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关键是要从模仿中学到知识,有所成长。

单纯模仿拍摄角度尚且没什么问题,不过对于拍摄的时间一定要有自己掌握。早起,你对着东边拍摄可以拍到日出,对着西边拍摄你可以拍到金光。傍晚则正好相反。

上午,对着西边拍会是顺光,色彩会比较好。下午,对着东边拍则会顺光。

如果你在北半球,那么尽量避免对着南边进行,用这个角度拍摄往往是逆光拍摄,画面会不好看。国内建筑大多是坐北朝南,没这个问题。如果你在南半球,则尽量对着北面拍。

此外,在拍摄这些标志性场景时,如果能往高处去,那么往往能拍到更好的景色。同时,如果标志性建筑本身就是高处,那么也要上去。总之,登高对于拍摄而言是好事。

人文篇

旅行也是拍摄人文的绝佳机会。但是,人文摄影显然比风光摄影更考验摄影师的功力。如果说风光就在那等着你,那么拍摄人文则更需要你具有对于周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于瞬间的把握能力。

我在《摄影笔记》中说过,摄影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不是器材,而是记录下你到达并发现的值得拍摄的场景和瞬间。相对于风光摄影来说人文摄影不仅看重到达,更看重发现;不仅看重场景,更看重瞬间。

在拍摄人文的时候,往往你已经置身于一个场景,所以一开始你大概可以预设好你的曝光。这样在拍摄的时候,你就无须考虑这个问题了。同时你大概可以确定你要的景深。一般来说,人文照片需要大景深,所以光圈不要很大。这样可以交代画面中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如此一来,曝光和虚实这两个方面可以在你拍摄之前就基本确定、调整好了。剩下的就是取景和构图了。

取景就需要你不断去观察、去发现,发现值得拍摄的场景和瞬间。一旦发现,取景基本就完成了。那么你举起相机时,要做的就是在一瞬间构图并按下快门。


小提示

到达并发现远比你的摄影技术更重要。


旅行记录

旅行时,除了拍摄目的地的人或景,往往还需要将自己拍摄进去,这样才是真的到过。


到此一游照

到此一游照肯定是要拍摄的。但是怎么拍摄才是一张合格的到此一游照呢?

主要看3点:

1. 你自己清晰不清晰;

2. 能不能看出你在哪;

3. 曝光构图没什么大问题。

你自己一定要清晰,所以对焦要对准人的脸,这一点不要发生失误。

光圈最好小一点,这样起码能让人看到你所在的环境。如果都是大光圈,把背景虚的一塌糊涂,那么谁也不知道你的“到此”到底到了哪里。

曝光方向一般要用顺光进行拍摄,要不然人是黑的。构图的话,建议将建筑放在中间,人站在左三分线或者右三分线上。

如果是夜景人像的到此一游照的话,同样也要做到上面的3点。但是曝光就需要下一点功夫了。如果能找到光线打亮主体,这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光线,那么基本上就要靠闪光灯补光了。慢门曝光则可以将你身后的夜景拍出璀璨的效果。慢门的时候需要主体尽量保持不动,可以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

如果你发现你用自动对焦对不上的话,那么你拿个手机点亮屏幕或者打开手机的手电筒照亮人物脸部,然后再进行对焦就可以了。自动对焦之后,要将相机切换成手动对焦模式,这样对焦点就不会跑了。

有的时候,需要纪念的不仅仅是场景,还有遇到的人。即便是简单的合影,对于大家来说,也是足够的。

上面的照片是我和庞贝著名导游老丁一起拍摄的。


这张拍摄于摩洛哥的达尔贝拉(原名:卡萨布兰卡)。去游览的人我相信都会拍摄这个窗的剪影的。但是,当时一起同游的隋晓龙老师往窗边一站时,这个场景就更有味道了。平时都是隋晓龙拍明星,现在他也被拍了。这张照片我们都很喜欢。


在一些特殊环境的到此一游照也是美美的。


美食照片

遇到当地特色美食还是要拍一拍的。尤其是有时差的情况下,比如说你在欧洲吃晚饭时,往往是国内的半夜,要知道深夜发美食实在是美事一桩。

不要开闪光灯,白平衡要调节好。因为盘子是白色的,所以一般都是要加1/3挡曝光补偿的。

如果就餐环境非常高大上,那么拍拍就餐环境也是很好的。

要是能拍到美食的制作过程,那么也是很有意思的。


问题篇

你不敢拍人?


小提示

一定要敢于交流,有的时候才能拍到东西。

到了异国他乡,总觉得不敢对人按快门,不知道会不会冒犯人家的风俗习惯。其实有这样心态的,就算你在国内也是不敢拍人的。其实不止在中国,在很多国家,人都是最友善的。也许是几句对白,也许是几个动作,也许只是一个微笑,就可以让你拍到很好的画面。

我拍过很多很多人,如果对方不喜欢,一般会扭过脸,那么别拍就行了。一般情况下,多数的人会对你视若无睹,此外,还有不少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笑。


天气因素

我们当然想在蓝天白云下进行拍摄,但是却总会遇到下雨天。怎么让下雨天不会毁掉你的行程呢?

方法很简单,连续拍摄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纷纷收起相机的时候,我却认为这是拍摄的好时机。

原因很简单:

1. 下雨天整个世界的色彩会有变化;

2. 下雨天旅游景点人会大大减少,画面干净许多;

3. 下雨天能拍到特殊的人物形态。

我习惯在这时候使用长焦镜头,然后找一个能让我在中远距离舒舒服服进行拍摄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在雨中近距离拍摄呢?原因很简单,雨滴滴在镜头前会影响成像,这是很直接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你自己不舒服,你不可能集中精力进行拍摄。所以就算摄影器材能防水、防水滴,也尽量不要将自己完全暴露在雨中。


不妨找个主题

在我们旅行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常见的场景,比如同类型的建筑啊,比如花园啊,比如路灯啊,或者每个广场的鸽子啊……

找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旅程中拍摄。积攒很多年,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其实我最热衷的拍摄题材就是全世界的爱。


安全问题

时时刻刻记得保护好你自己,保护好你的财务。护照永远要贴身放着。

通常我们丢失器材有三大方式。

1. 相机包整体被偷

你休息或者在忙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会将相机包放在身边或者其他地方,然后在你一分神时你的私人物品可能就会被不知不觉地偷掉了。要知道,单独拿出来的相机放在身边也不安全。

2. 包里的相机被偷

你的相机包不管是单肩的还是双肩的,背在身后,可能就会被人给打开,然后器材可能就没了。

3. 镜头被偷

单肩背相机的时候,很容易被人从身后拧掉镜头。这样,镜头就没了。


我们怎么应对呢?

1. 不管什么时候,相机包的一部分要抓在自己手里。包包可以放在身边,相机可以放在身边,但是相机包的带子或者相机的肩带要抓在自己手里。

2. 不管什么时候,要将相机包背在身前。如果是双肩包,要尽量将包双肩背在前面,或者尽量为相机包加锁。

3. 单肩背相机的时候,镜头不要朝外,转一个面背,让镜头贴住你的腰;或者买一个可以套在镜头上同时可以拧在机身脚架孔上的安全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了。

此外,要知道——除了被偷,可能还会被抢。

出门在外,万事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