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战

纪实摄影主要指的就是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摄影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摄影工作者要着力的领域。而人文摄影既可能是真实的,也有的是摆拍。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我们最常见的纪实人文摄影可能就是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对于纪实人文摄影来说很难有什么一定之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就算知道大概,也完全无法预测当时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你一瞬间会被什么感染到,要思考怎样将这个场景记录下来,才能通过照片传达这种感觉。

下面给大家总结了我们对于纪实人文摄影要去思考的8个方向。因为这个领域实在很杂,所以下文未必能面面俱到。


一、内容是关键,传授你人文取景8式

关于人文摄影,我觉得很多新手可能有一个大误解,就是觉得不管画框里的内容如何,拍下来就是胜利。

所以除非你的水平极为糟糕,否则你拍的照片都会看起来像“人文”摄影片子。但是细细看来却又平淡无奇,不知道拍的是什么。

1. 最基本的,你拍摄的时候应该一直观察周围

这个就需要你的观察力了。看到了别觉得什么都好,好歹这个场景你自己会觉得,“嗯!有点意思”。

遇到特别好的瞬间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靠自己清醒的头脑、娴熟的相机使用技巧,将这个瞬间记录下来,这个瞬间也许就是经典的一刻。

其实这是人文摄影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

2. 有好的背景,就等等合适的主体

其实在我们旅行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还不错的场景。那么我们就找个好的取景角度——选好背景。然后等待着你觉得合适的主体进入到画面之中。

这张照片是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宫殿的后花园里拍摄的,我在拍摄的时候突然下雨了。于是我就在一棵树下躲雨。看到花园里的人渐渐少了,这里反而显得宁谧。于是我选择了这样一个场景作为背景——树丛暗的正好可以突出主体,地面的花层层叠叠的很好看,右边还有个雕塑做画面的平衡点。那么只要有人从左往右走,当他们走到画面左边的时候我就进行拍摄。等了一会儿这对情侣走来,这正是我想要的主体。“守株待兔”这是一个好方法。

3. 去看看没人看到的角落

有的时候我们走在热闹的地方,来来往往的游人其实是我们拍摄人文题材的一大挑战。毕竟目的地的原住民才是我们想要拍摄的。如果游人太多,不妨去看看没有人的角落。那些本地的元素也都是人文摄影的好题材。

4. 有好场景时一定要更进一步,等个好时机

这张照片拍摄于摩洛哥的达尔贝拉(原名:卡萨布兰卡),这里绝对是一个出片的地方。在这里寻找一个好的拍摄场景并不算难。这个大堤上的人就是一个点睛之笔。但是,也别急着按下快门。我在拍摄时一方面等待这个人做出一个好的姿势。另一方面,我一直在等着海面有一个明显的被激起的浪花。

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瞬间。

5. 当地总有一些典型的拍摄题材

其实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广东省小东江的职业撒网人,以及我国福建省杨家溪的大榕树下牵牛的人……就像这张照片,其实也是斯里兰卡典型的人文类型片。对啊,去斯里兰卡你怎么也得拍一张黑眼睛的孩子们。

6. 结合时代节点去思考的作品

我们在去目的地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目的地在发生着什么重要的事情,比如某些庆典、某些重要赛事,甚至是某些巨变。如果能将这个时代节点拍摄下来,那才是真纪实,虽然未必很人文,但是绝对值得拍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倒计时500天,这时候鸟巢还未完工。记录下建设中的奥运会场本身就很有价值。而这时候,场地中的建筑材料以及吊车仿佛形成了一个很快就要到8点的时钟——2008年8月8日晚8时。这样看来,这个场面是不是很有意思?

7. 看看反光

有人的地方总会找到玻璃,在玻璃的反光里面经常有很值得拍摄的瞬间。比如这张地铁里的玻璃反光,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疲惫的男人。照片要表达的内容则不言而喻。

8. 将两个场景结合在一起的——多重曝光

单独的一个场景可能会有一个主题,而如果将两个场景结合起来呢?那它们之间就一定要有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结合。这张照片中的那个背对着镜头、身着球服的人是北京的城市英雄——马布里,而画面中那些举着围巾的人则是一直支持他的首钢球迷。组成这张照片的两个场景都是夺冠年拍摄的,而这两个场景中的联系则非常明显。


二、取景要大胆,起码敢拍人

人物往往是人文照片中的关键。拍人的时候,记住别不好意思,要大胆,该拍就拍。

比如这张照片,这个老哥已经很兴奋了,当时很多人围观他的吆喝。这时候举起手机、相机拍摄他的绝对不止我一个。所以大家在这样场合下,就别觉得不敢拍了,而应考虑用什么角度拍、在什么时机拍。

而下面这张照片,就算你最后拍完,拍摄对象往往也不知道他自己被拍摄了。对,其实只要背影能表达你要表达的东西,从后面偷拍总是能让大家放松一些的。尤其是你还有长焦镜头的时候。不让拍摄对象注意到你,则不易打扰你的拍摄场景,这是一个拍人的好办法。

多数的人是友善的,所以当你举起相机拍摄他时,如果他恰好也看到了你,那么不妨让他摆个自己喜欢的姿势,来一张。通过人物与环境记录下人物的特点,绝对是张好照片。

主动问问,大抵不会有错。拍摄海边的这个大哥时,我觉得这么空旷的地方,只要我拍他,他就会发现。所以我索性上前问他能不能给他拍照。他点了点头,摆了一下手,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我给他拍,他完全忽略我,挺好。

拍摄人物的时候,大家总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我走过很多国家,拍过很多面孔。其实一旦别人发现你在拍他,多数人会盯着你看,剩下的多数人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再剩下的一些人会躲开(那就别拍了)。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发现了,那么就对对方笑一笑,往往这样收获的也是微笑。

假设对方就不想你拍,那就不拍好了。人家一般不会找你麻烦。如果真的已经拍了,那么大不了当着他的面删掉。


三、绝对不要在曝光上耽误时间

学习摄影最难迈过的坎儿就是曝光。这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但是当你真正能熟练拍摄了,如果你发现自己还在曝光上耽误时间的话,那么你应该继续去学基础、学操作相机。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往往要抓拍,所以在室外自然光环境下,我们通常不用加减曝光补偿。当然,如果场景有变化,要记得“白加黑减”。

而在室内拍摄时,则要用到场景光。那么在进到场景之后,就要先将相机的曝光调节到合适的状态。这样,拍摄时就不需要再考虑了。

有的时候,如果你灵光一现,发现有更好的曝光表达方式,那就赶紧操作相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曝光结果。

总之,曝光在人文摄影中绝对是不能拖后腿的。


四、虚实结合让画面更有观感

人文照片既要交代人文元素,又要交代人文环境。所以和人像照片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不同的一点就是我们拍摄人像时往往追求背景虚化,而拍摄人文时则是一定要交代背景的。

不过交代背景不等于画面要都清晰。虚实结合往往会让画面更有观感,更让人记得住。

背景只要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都清晰。就像下面这张照片,我们能从虚化了的背景中看出来这是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这就够了。而背景虚化,则更容易让我们把视线停留在清晰的人物上面。

这样的场景其实还有很多。


五、利用慢门实现虚实结合,让主题表达更加明确

拍摄人文题材时,我们也经常会利用慢门来实现虚实结合。比如这个场景,月台上行人匆匆,一个慢门的运用则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站台上的时钟则又是一个完美的、与其相印证的元素。

拍摄人文照片时,固定机位利用慢门实现人流与环境的虚实结合,是非常常见的手法。


六、寻找构图好的场景

就像有的人长得好看,天生就很“亮眼”一样。有的场景天生就有经过构图设计的感觉。

比如我们常见的火车站。由近及远,由大变小,这种渐变的构图往往会让我们的眼睛扫过延伸线看向远处。在月台上稍微等候,总能拍到好片子。

广场和台阶是你要关注的另一个好场景。我常说大太阳天不要拍照,而有台阶的广场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大太阳天拍摄的场景了。因为此时此地会有独特的光影效果。场地一定要空旷一些,场景中一定要有个人。如果人在阴影中怎么办?没关系,就算是剪影都可以。

桥洞或者门洞往往会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天然的框架,当我们看到框架构图的时候,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框架之中,这也就能让我们更容易地看到框架中的主体。

如果说以上几类场景都比较难遇到的话,那么上面这张照片中的场景就很容易遇到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空旷的地方,如果这时候这地方有人,那么就可以将人拍得小一点,在画面中将其下压一些。这样容易突出“环境空”与“人物小”的反差,安静甚至孤独的感觉就来了,这种拍法很适合拍摄一个人。

总之,随着你拍摄得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有经验,会懂得什么样的场景容易出片。


七、找一个主题一直拍摄

有的人喜欢拍摄路灯,有的人喜欢拍摄门环,也有的人喜欢拍摄卖艺的人。总之有很多主题,你走到各个地方都能看到。那么就在世界各地拍摄这个主题吧。

比如我就很喜欢拍接吻的人,还有就是景点旁边画画的人。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喜欢。如果以景点旁画画的人为例,那么或许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画画会很棒。一点一点积攒,当有几十张这个主题的照片时,一起拿出来就会很震撼。


八、摆拍一下也无妨

摆拍显然就不纪实了,但是可以很人文。我又想起前文提过的小东江的撒网以及大榕树的牧牛了,这些显然都是典型的摆拍。到了这类地方难道我们就不拍了?不,该拍的还是要拍的。

此外,如果我们到了某个场景,觉得好,那么也可以自己来摆拍一张,这样拍出的照片未必不是一张好片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摩洛哥达尔贝拉(原名:卡萨布兰卡)的一座建筑里面。我相信去游览的人都会拍摄这个窗的剪影。但是,当时一起同游的隋晓龙老师往窗边一站时,这个场景就更有味道了。平时都是隋晓龙拍明星,现在他也被拍了。这张照片我们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