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战

其实,最初让我产生拍摄生态微距的想法,就来自于跳蛛。多年前,当我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官网第一次看到一张跳蛛的特写照片时,就被它特别的美惊呆了!蜘蛛还能拍得这么漂亮?这也让我开始寻找这张照片的作者——美国摄影师托马斯·沙汉(Thomas Shahan)的所有微距作品。接下来我开始购置微距设备,自制柔光设备。最终,跳蛛成为我最喜欢的微距摄影题材之一。

照片中拍摄的是一只正在用自己的丝“荡秋千”的跳蛛(jumping spider)。

有很多种类的跳蛛都喜欢生活在人类居住的地方,以捕食蚊虫为生。照片中的跳蛛就是在家里的玻璃茶几上发现的。我原本计划拍几张它在茶几上的特写,但显然这只跳蛛被我惊扰到了,立刻从茶几上往地面跳。与此同时,从它的尾部本能地射出了保护用的蛛丝。就这样,它悬在空中“荡起了秋千”。我立刻抓紧时间抓拍到了这难得的一刻。

取景

生态微距摄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是我喜欢它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像这张照片中的蜘蛛,我原本的取景计划和最终得到的并不一样,但却更让我喜欢。但在这之前,你需要非常熟悉你的相机和配件的一切设置,才能在偶然出现的情况中抓拍到满意的照片。

曝光

微距镜头的景深非常小,拍摄时通常只能靠缩小光圈来增大景深。为了保证画质,感光度也不能提高太多。因此,在生态微距摄影中,快门速度通常很难保证在安全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闪光灯。这张照片使用微距专用的双灯头闪光灯进行补光。在本身曝光参数表为0EV的情况下,闪光灯不仅可以额外地为跳蛛补光,还能凝固动态的瞬间(闪光灯闪光时的快门速度约为1/1000s)。

曝光参数:曝光模式为手动模式 ,感光度 ISO100

虚实

这张照片中,跳蛛恰好与后面的玻璃茶几有一段距离,我只需要把焦点放在跳蛛身上,背景自然会虚化下去成为烘托氛围的一部分。在使用闪光灯为跳蛛补光时,一部分灯光照射到跳蛛背后的玻璃茶几上,茶几酒红色的反光再反射到跳蛛身上,让身体绝大部分是白色的白斑猎蛛呈现出了与茶几同样的色泽,完美地与背景融为一体。

虚实参数:光圈f/9,快门速度1/180s

构图

由于这只跳蛛一直在轻微的晃动,如果构图过于饱满,很容易导致构图失败。在拍摄时我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构图时留下了裁切的空间。根据跳蛛的运动轨迹,通过二次构图,我在左边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为跳蛛增添了一分动感。

后期

这张照片的后期主要就是通过裁切进行二次构图,此外增加了一点饱和度,让画面的色泽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