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光篇
- 1.1.给风光摄影师的8条建议
- 1.2.如何利用慢门拍摄海景
- 1.3.如何拍出童话小屋
- 1.4.如何拍摄彩虹
- 1.5.“耶稣光”怎么拍
- 1.6.如何拍摄灯塔
- 1.7.如何拍摄冰挂
- 1.8.如何拍摄雪山
- 1.9.关于星空摄影,你需要知道的8个要点
- 1.10.如何拍摄日全食
- 1.11.如何拍摄流星雨
- 1.12.如何拍摄月食
- 1.13.极光应该怎么拍
- 1.14.如何拍摄萤火虫
- 1.15.如何拍摄荧光海
- 1.16.旋转星轨怎么拍
- 1.17.水边拍摄你要记住这8点
- 1.18.如何拍摄深渊
- 1.19.如何拍摄水边栈桥
- 1.20.拍摄日出、日落的7个关键点
- 1.21.如何拍摄出月亮一样的太阳
- 1.22.海边日落时常见的三种色彩变化
- 1.23.如何拍摄车灯线
- 1.24.如何光绘才能与众不同
- 1.25.为什么你拍的夜景不好看
- 1.26.如何拍摄水中的大桥
- 1.27.如何拍摄一张城市夜景
- 1.28.如何拍烟花
- 1.29.大面积烟花怎么拍
- 1.30.如何将城市拍摄出小人国效果
- 1.31.如何拍摄旋转楼梯
- 1.32.拍摄一张城市悬日
- 2.小品篇
- 2.1.如何拍摄蒲公英上的落日
- 2.2.如何从水底拍摄海面
- 2.3.如何拍摄鲸鱼
- 2.4.如何拍摄一张属于你的“尼莫”
- 2.5.水下拍摄如何使用闪光灯
- 2.6.水下如何用束光筒拍摄小生物
- 2.7.如何拍摄水下超级微距
- 2.8.如何微距拍摄跳蛛
- 2.9.如何拍摄静止昆虫的复眼
- 2.10.如何拍摄飞行中的昆虫
- 2.11.如何拍摄一对晚霞中的鹈鹕
- 2.12.如何拍摄一只鸟
- 2.13.如何拍摄诱人的肉酱意面
- 2.14.如何拍摄甜香夹心的闪电泡芙
- 2.15.如何拍摄一张清新甜品照
- 3.人像篇
- 3.1.人像摄影必须知道的8个基本点
- 3.2.如何在窗口拍摄逆光人像
- 3.3.如何拍出一张有质感的雪景人像
- 3.4.如何拍摄阴影下的人物特写
- 3.5.如何拍摄混合人造光源下的夜景人像
- 3.6.如何拍摄杂乱街道中的人像
- 3.7.如何拍摄有意思的旅拍人像
- 3.8.如何拍摄一张真正的环境人像
- 3.9.如何借用窗口光线拍摄室内人像
- 3.10.如何用标头给孩子拍出大片感
- 3.11.如何在沙漠中拍摄人像
- 3.12.如何拍摄一张慢门景观人像
- 3.13.如何拍摄一张创意景观人像
- 4.纪实篇
- 4.1.纪实人文摄影爱好者的8个思考方向
- 4.2.如何拍出落寞的背影
- 4.3.如何拍摄舞台特写
- 4.4.如何拍摄舞台摄影全景
- 4.5.舞台特写有时候未必拍人
- 4.6.如何拍摄会议中的人物特写
- 4.7.如何拍摄大场景会场
- 4.8.如何拍摄行驶中的汽车大片
- 4.9.如何拍摄多重曝光
- 4.10.如何拍摄一张赛场特写
- 4.11.如何拍摄旅行大片
- 5.让你的照片更有“观感”的12种方法
前文提到过拍摄风光摄影要注意利用特殊的天文现象与天气现象,类似闪电、流星雨、日月晕等,之所以说要利用好特殊天文天气现象,不仅是因为这些难得的景象本身就很美,而且它们还能给你的照片增加独特性。无疑,日全食是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平均每十八个月才会有一次日全食。但是由于地理因素、天气因素等,我们能观看到的日全食的发生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事实上,同一地方平均每375年才会发生一次日全食。所以但凡有幸经历如此难得的现象,必须要好好拍下来。
由于日全食的可预测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会发生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效果等,所以专门去追逐日食的天文爱好者们通常都会提前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始计划观看或拍摄,大家可以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官网查找关于日食的信息、交互地图等信息。
我提前半年多开始做准备,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材料。综合景观、常见天气、预计流量各方面的考虑,决定去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州进行观看和拍摄而后提前半年定好机票、租车、部分旅馆,此外,我还挑选了多个备用地点以备不时之需。阅读观看了各种关于日食和拍摄日食的文章,提前进行拍摄演习,准备好拍摄器材,租镜头,借脚架,准备帐篷、睡袋等露营用品。
我一边拍摄日落,一边结合手机软件Skyguide为第二天的日全食进行模拟构图,可惜的是因为拍摄角度不同,拍摄日食的当天,不能用这个地方最好的山作为地面景物。但是山腰有冰川。几经考虑我决定在冰上拍摄日食。第二天天一亮我便开始准备拍摄。我带了两台相机,一广一长两个镜头,两个脚架,两套滤镜,两个快门线。待我把这一堆器材安置好,将相机调好参数,已经是日食开始的时分了,两套设备我均是从初亏拍到复圆,利用尼康相机自带的间隔拍摄功能每一分钟拍一次。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具体是如何使用这两套设备的。
用广角时的拍摄器材:尼康D750+腾龙15-30mm
用长焦时的拍摄器材:尼康D810+尼康80-400mm+2倍增距镜
广角取景参数:焦距15mm
取景
广角取景
我不辞辛苦徒步深山的目的就是找到独特的景观配合日食,独特景观的重要性正如我前文所说的那样,此处不再赘言。可惜的是这里的景观位置和日食方向并不搭配。考虑到太阳的相对运动,所以我使用了尽可能广的焦段来覆盖更多的天空,以确保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日食的整个过程不会出画。如此一来,在后期处理时就能非常容易地把日食过程呈现出来了。
长焦取景
我之所以专门去租长焦镜头和增距镜就是想要用它们来拍摄日食特写,为了能清晰地记录下日冕和日珥,还有“贝利珠”“钻石环”的景象,所以我用了这个镜头的最长焦距。
长焦取景参数:焦距800mm
构图
广角的构图
既然打算在冰川上拍摄,我便把冰川放入了画面下方,让山和树林在中间,将上半部分留给天空。你知道吗?这张照片其实是由横构图裁剪成竖构图的,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用竖构图进行拍摄呢?虽然,竖构图是我的本意,而且用竖构图的话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囊括更多的景物。比如加进去一个石头作为前景什么的,画面会更好看。但是,相机上的快装板稍微有点松,要是把相机竖起来的话,相机就会慢慢地转动,一般我至少会带着硬币以便把它拧紧,而这一次我为了尽可能多的减小负重所有能不带的我都没带。看到这儿,大家应该可以看出“L”形快装板的好处了吧。
长焦的构图
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画面其实构图非常简单,就是把太阳放在正中间,在食甚时分让日冕填充画面。但是用800mm端进行拍摄时,太阳的相对运动其实看起来是格外快的,需要不断调整相机才能让太阳始终保持在画面中间。还好,我用的这个三脚架上面有可以微调的三维云台,要不然用着800mm端在实时取景器里找太阳简直是费劲。
虚实
这里,关于广角、长焦虚实方面的想法就一起说了,由于这两种画面都要清晰、锐利才行,所以我都是用了小光圈,但是具体的光圈值又不一样,因为我还要考虑曝光,这个方面放在下一部分来讲。
广角虚实参数:光圈f/8
长焦虚实参数:光圈f/13
曝光
因为我们的拍摄对象是太阳,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明亮的东西,所以即便我们使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最大的光圈值、最低的感光度,也是无法直接拍出或看到太阳细节的。因此,一般在拍摄太阳时,我们都要使用一种叫作巴德膜的太阳滤光片,这是一种能极大程度减少透光率的器材,不同品牌的透光性能稍有不同,但大都约等于15挡的中灰密度镜的减光效果。巴德膜在减少透光率的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器材和眼睛,让眼睛不至于被太阳灼伤。可惜的是因为同行的人的小失误,巴德膜没有带过来。在迫近这种拍摄日食的高峰期里我也没办法买到,所以我只能使用10挡的中灰密度镜来凑合着用,好在眼睛和器材最后都没事。
在我们能看到太阳细节的时候,其他的任何东西看起来都是漆黑一片的,这可能是自然环境中的最大光比了。遇到大光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的!就是包围曝光,我的两台相机都使用了单次9张的包围曝光,为的就是要覆盖更多的细节。尤其是广角端,除了太阳的细节一定也要拍出地景的状态。
广角曝光参数:曝光模式为包围曝光,9张照片曝光量级差设定为1EV,因此9张照片中每前后两张照片的快门速度相差1挡,9张照片快门速度范围是1/4000~1/15s,感光度ISO100
长焦曝光参数:曝光模式为包围曝光,9张照片曝光量级差设定为1EV,因此9张照片中每前后两张照片的快门速度相差1挡,9张照片快门速度范围是1/8000~1/30s,感光度ISO64
但是,在日全食的高潮,也就是食既到生光的这一阶段,由于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光线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在这短暂的两分钟内要摘下巴德膜或者滤镜,要改变参数以适应食甚的光线。由于广角端要拍出地面的亮度,所以曝光时间要更长一些,而长焦端只要保证能覆盖日冕的亮度就可以了。
食甚阶段广角曝光参数:曝光模式为包围曝光,9张照片曝光量级差设定为1EV,因此9张照片中每前后两张照片的快门速度相差1挡,9张照片快门速度范围是1/160~1.6s,感光度ISO200
食甚阶段长焦曝光参数:曝光模式为包围曝光,9张照片曝光量级差设定为1EV,因此9张照片中每前后两张照片的快门速度相差1挡,9张照片快门速度范围是1/400~0.6s,感光度ISO200
在生光阶段开始后不久,环境亮度重新变亮,此时只要将再滤镜重新安装上并将相机改回之前的参数就可以了。
后期
其实相对于拍摄,我觉得日全食的后期要更容易一些。
广角后期操作
我挑出了食甚时分拍摄的照片为背景,简单针对RAW格式文件进行处理并混合包围曝光,接着通过计算挑出整个日食过程中的30张平均分配间隔时间的照片并对它们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只需要关注太阳的亮度以及形态是否合适,并不需要处理地面。之后把31张照片作为图层在 Photoshop中进行堆栈,将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亮。由于在拍摄过程中,机位是固定的,所以经过上述处理之后,整个日食逐渐变化的状态就直接在照片的天空中生成了,之后需要再做一些精细的处理[用鼠标右键单击目标图层,然后选择“混合选项”,接着在软件弹出的“图层样式”对话框中,改变“混合颜色带”(英文名Blend-If)的相关设置]让混合更自然。
长焦后期操作
长焦的后期要比广角的复杂很多,由于800mm的焦距是非常长的,所以任何的抖动都会影响画面的虚实效果。也就是说尽管是由一次包围曝光而得到的9张图,它们也不是完全重合的。在食甚时分由于参数变化,有一部分照片都有一点虚,我从中挑出了最完美的一组进行了处理。由于整组照片的曝光值跨度很大,Photoshop无法将其自动对齐,所以首先需要手动对齐这些照片,这个过程中,边对齐,边借助不同的通道、灰度蒙版、不同的选择工具、不同的模糊方式、不同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一点一点将9张照片混合在一起,最终,得到了一张完美的食甚照片,画面中日冕清晰、日珥明显。
这次旅程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次经历,没有之一。虽然这篇文章一直在说拍摄,但是亲眼看见日食的整个过程远远要比看照片来的震撼,在日食的过程中我竭力调动自己的每一个感官去体验宇宙的神奇,感受身边的种种变化。当月亮完全挡住太阳的时候,看到恣意放射的日冕,我真的能感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在奔涌、心脏在狂跳,那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激动和震撼。在有生之年大家一定要至少体验一次日全食,下一次日全食将出现在2019年7月2日的智利和阿根廷,要想在国内看日全食的话,则需要等到2034年3月20日,那时日全食将发生在我国西藏的西部地区,此外,2035年9月2日的日全食将横跨我国的整个华北地区。
最后,送给大家一枚“钻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