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数码相机
- 1.1.数码相机机身简介
- 1.2.镜头简介
- 2.焦距与取景
- 2.1.焦距与题材
- 2.2.透视与焦距的关系
- 2.3.取景
- 3.影调
- 3.1.什么是影调
- 3.2.影调的量化
- 3.3.控制影调
- 4.曝光补偿三要素
- 4.1.三要素是什么?
- 4.2.光圈、快门和感光度
- 4.3.互易律
- 5.曝光组合
- 5.1.什么是曝光组合
- 5.2.光圈优先
- 5.3.快门优先
- 5.4.手动模式
- 6.光线
- 6.1.光线的特性
- 6.2.光线的分类
- 7.正确的曝光
- 7.1.正确的曝光
- 7.2.大光比强反差
- 7.3.摄影绘画
- 7.4.多重曝光
- 8.摄影中的虚实
- 8.1.对焦与景深
- 8.2.背景虚化
- 8.3.超焦距
- 8.4.通过快门控制虚实
- 8.5.拍不清楚怎么办
- 9.构图
- 9.1.居中法构图
- 9.2.三分法构图
- 9.3.重复法
- 9.4.引导线
- 9.5.三角构图
对焦就是让你在画面中想要的物体清晰,那么这个物体到你相机的距离就是你的对焦距离。这个距离会形成一个面,在这个面上所有的物体都是合焦的。这个面也就是你的焦平面。
一般来说,我们对焦的往往就是这张照片的主体。很少数情况下,为了强化我们的主题会让主体失焦。
说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难。对于自动对焦相机来说,只要我们将焦点放在我们想要对焦的地方,半按快门,“嘀嘀”就对焦成功了。对于手动对焦,我们可以通过裂像或者峰值等合焦提示来达到对于目标合焦的目的。
如果主体在画面中比较小,那么对于主体整个对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主体在画面中占的面积比较大,也许我们就要选择对于主体的哪里对焦更合适了。
比如我拍摄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在画面中很小,那么我对于他整体对焦就可以了。就像下面这张照片。
曝光:f/8 1/80s ISO 1000 +1.7EV 焦距:35mm
如果我在拍一张特写的时候,比如下面的姑娘,我就要对她最重要的地方对焦了。对拍摄人来说,眼睛一般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两只眼睛在一个焦平面上的话,我们对眼睛对焦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像下面这张照片中,一只眼睛离我近,另一只眼睛离我远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对离我们近的眼睛对焦。
曝光:f/1.4 1/125s ISO 100 +1/3EV 焦距:85mm
对于拍摄人像来说,我们一般想要两只眼睛都是清楚的,那么只有通过控制景深让两只眼睛看起来都清楚了。
说到景深,这就要着重讲一下了。因为这一章我们要不断提到这个词。
关于摄影基础你需要知道的
什么是景深?
我们知道,相机拍照是需要对焦的,理论上在焦平面上的物体都会合焦,成为一个实像。而焦平面外面的物体会随着离焦平面越来越远而成为一个越来越虚的像。
但是在实际拍摄中你会发现其实在你对焦点以外的物体,也许也是实像。这个就是景深的作用。
景深指的就是当你对焦在某一点上,除了这个点清楚以外,在这个点前后还有一段清晰成像的范围。
看下面这张图就容易理解了。
我对焦在离我最近的第二个盘子的寿司上,但是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盘子的部分和整个第二个盘子都是清晰的。这段清晰范围就是景深。焦平面前面的叫前景深,后面的叫后景深。
为什么会有景深出现呢?这主要是与人眼和照片实际大小有关。其实只要离开了对焦点,画面就会开始模糊,离得越远就越虚。但是离的如果很近的话,虽然会虚,但是因为照片也许没有那么大尺寸,或者人眼难以分辨,所以我们觉得也是实像。
关于景深要记住以下几点:
1.景深和光圈、焦距、拍摄距离有关。我们稍后会详细说。
2.前景深比后景深要浅(短),前面的容易虚,后面的不容易虚。
3.随着拍摄距离、焦距、光圈等参数的变化,后景深变化特别快,前景深变化慢。
4.景深范围如果小的话,实的区域就小,这被我们称为浅景深。景深范围大的话,实的区域就大,这被我们称为深景深,或者景深大。
所以这一章,我们就讲怎么控制景深,让照片虚实得当。下面我来说大家最想知道的背景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