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

因为不同的焦距拥有不同的视角,所以在拍摄一些题材的时候,往往会有更加适宜的视角,更加适宜的焦距。宁老师先说一下焦距与题材的关系。


鱼眼

鱼眼会呈现一种特殊效果,题材也很广泛,说白了就是你想拍得不一样的时候就可以用鱼眼玩。它尤其适合一些大场景的拍摄。

figure_0023_0014

曝光:f/5.6 1/15s ISO 12800 +2/3EV 焦距:8mm 鱼眼镜头


超广角

超广角一般指的是24mm以下的焦距,因为视角大,所以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啊,风景啊,都是可以的。因为往往可以离很近拍摄,所以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很适合新闻摄影拍摄。

figure_0023_0015

曝光:f/4 1/800s ISO 100 0EV 焦距:16mm

24mm和28mm

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广角焦距,主要就是用来拍摄风景。当然拍摄到此一游照也是很好的。如果你非抬杠说也能拍人像,确实也能,但是这个焦距的风光片要远远多于其他题材。24mm相比28mm来说,就是更广一点,所以更好。

figure_0024_0016

曝光:f/8 1/1000s ISO 125 0EV 焦距:24mm

35mm

有人说这是大师的焦距,也被称为人文眼。简单地说就是拍摄人文最好的焦距。拍摄人文照片的时候需要主体和背景环境的关系,所以小广角的35mm既能够将背景囊括进来,又能突出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是拍摄人文的关键。之所以称35mm 为小广角是因为曾经广角镜头就是35mm左右,目前35mm也被称为一般广角。

figure_0024_0017

曝光:f/2.0 1/320s ISO 100 0EV 焦距:35mm

50mm

这被称为标准镜头,拍摄人文、人像都是很好的,也是大师的焦距。对于50mm标头的表述实在太多太多。我只说一点吧,我遇到过的人大多数要么喜欢35mm,要么喜欢50mm,这种差异基本上都是表现在人文拍摄时你习惯的视角。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焦距用好一个就不易,挑一个,一直坚持下去吧。

figure_0025_0018

曝光:f/1.4 1/250s ISO 100 +1EV 焦距:50mm

85mm

这是一个拍摄人像的焦距。能有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好的画面裁切能力,还能保持和模特之间适当的交流距离。主要用于模特大头照或者特写。

figure_0025_0019

曝光:f/1.2 1/500s ISO 100 0EV 焦距:85mm


标准变焦镜头

一般就是24mm或者28mm起跳,70mm、85mm、120mm左右截止。基本上就是你日常挂机的镜头。适合的题材很广,所以所有相机厂商推荐的套机里面的镜头都是处在这个焦距范围内的。

100mm

这个焦距集中了最热门的一些微距镜头。因为拍摄距离适中,在拍摄昆虫等题材的时候,不会打扰到你拍摄的主体。同时也因为保持了一定的拍摄距离,不会造成太大的透视效果,让拍摄主体看起来没有变形。关于透视,我们稍后会讲到。

figure_0026_0020

曝光:f/8 1/320s ISO 800 0EV 焦距:100mm

135mm

也是拍摄人像的焦距,就是需要离人远一点。所以适合拍摄人物特写,如果要拍全身像,可能就要离人物很远了,这样会妨碍交流。

figure_0026_0021

曝光:f/5.6 1/800s ISO 100 0EV 焦距:135mm

200mm和300mm

这就算是长焦了,拍摄远处的景物啊,鸟类啊,荷花啊,运动啊,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照得到了。同时也有不少用这个拍摄人像的,因为大光圈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强烈。

figure_0027_0022

曝光:f/5.6 1/320s ISO 800 0EV 焦距:250mm


超长焦

300mm以上,野生动物、运动题材等,也用于狗仔偷拍什么的。拍日出日落,满月弦月什么的也挺好的。初学者别觉得超长焦多牛,其实使用超长焦的拍摄题材不多,所以普通爱好者很少用到。

figure_0027_0023

曝光:f/5.6 1/500s ISO 160 0EV 焦距:400mm

最后说一句,没什么是一定的,不是非要用广角拍人像、长焦拍风景。只是从出片量来说,某个焦距确实适合某些题材。对于初学者来说,尽量用合适的焦距拍摄合适的题材。


等效焦距

在明白焦距之后,有人可能提出异议,比如入门级单反套机里面的套机镜头最常见的就是18-55mm镜头。这支镜头的广角端达到了18mm,难道这是超广角变焦镜头?其实不然。

在机身部分宁老师讲过数码相机有各种尺寸大小的传感器。我们单说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目前就有:全画幅、APS-C、M4/3、1英寸,等等。不同的大小传感器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概念——等效焦距。

上文我们讲过镜头上有一个数字表示焦距,比如50mm或者18-55mm这样的数字。焦距只有一个数字的是定焦镜头,有两个数字的是变焦镜头。镜头上面写的焦距就是镜头的实际焦距。再强调一下,镜头上标注的一般都是实际焦距。

但是因为传感器有大有小,会对这些实际焦距取景范围有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应该有的视角不相同。大家看下面这张图,一个200mm的镜头取景范围就是最大的那个,全画幅取的也是这个景儿。但是如果遇到不同的传感器,往往会把取景范围截取很小, 于是就有了不同的取景范围。

figure_0028_0024

所以我拿一支200mm的镜头拍摄,如果放在全画幅机身上,是上面这张图中标注全画幅的效果,就是整个画面都拍下来了。

figure_0029_0025

200mm焦距镜头+全画幅机身拍摄的效果

如果我将这支200mm的镜头装在APS-C尺寸传感器的机身上,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只能截取画面中间的一部分,图中就是标注APS-C的部分。相当于我将远处的景物拉近了。这时候画面相当于300mm焦距的镜头所呈现的视角。

figure_0029_0026

200mm焦距镜头+APS-C机身拍摄的效果

figure_0030_0027

200mm焦距镜头+M4/3机身拍摄的效果

如果我们将200mm的镜头放在M4/3机身上,那么传感器更小了,截取的面积也更小。相当于我们拍得更“远”了。这时候画面相当于400mm焦距镜头呈现的视角。

figure_0030_0028

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效果

那么不用说了,如果装在1英寸传感器的机身上,肯定是拍得更远。

关于摄影基础你需要知道的

figure_0031_0029

所以我们发现,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拍得“远”了,这个就是我们取景范围的一个变化,或者说就是视角的变化。我们知道焦距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决定视角,所以实际焦距的实际意义放在非全画幅传感器上反而不实际了……

于是,我们按照视角大小又重新定义了一下镜头的焦距,这个就是等效焦距。比如上面这张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照片,因为拍得非常远了,视角非常小了,所以我们经过计算,等效焦距为540mm。这个540mm就是200mm实际焦距的镜头,放在1英寸传感器机身上时形成的等效焦距。

实际上每个不同尺寸的传感器都有一个系数与之相对应,这个系数乘以实际焦距之后,就是等效焦距了。这个系数就叫镜头转换系数。

所以只要我们记住使用不同传感器机身的镜头转换系数,然后乘以实际焦距,就能知道这个镜头放在你的机身上到底等效焦距是多少了。

全画幅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就是1.0,就是实际焦距多少,等效焦距就是多少。

APS-C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等),或者1.6(佳能),实际焦距乘以1.5或者1.6就是他们镜头的等效焦距。

M4/3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所以实际焦距乘以2就是等效焦距。

1英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7,所以实际焦距乘以2.7就是等效焦距。

这样一来相机的摄远能力大大增强,能把很远的东西拍得很大。但是同时别忘记,在容纳景色“广”的程度上却要远远逊于全画幅相机。而且事实证明,往往是“广”的损失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宁老师向大家推荐全画幅相机的原因。

我们已经开始点亮这张图了,让宁老师带着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