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

1.先构思再拍摄

通常,在一张平铺直叙的纪录式人像中,可以欣赏到模特姣好的面貌和身材、漂亮的风景、优美的色调和画质。除此之外,如果所能表达的意义太少,就不能打动读者,或引起影像以外的思考。而经过缜密思考的人像创作,往往包含较多的影像语言,因含义深厚而不易解读,但在细心阅读之后,却能看到人物与场景所构筑的情境和张力,并可以体会拍摄者想表达的创作理念。唯有独特与创意,才能在使用相同的器材和设备的前提下,表达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应注意创意表现而不是复制。

 image.png

在拍摄时,一定要在前期确定好构思——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右图所示照片虽颓废却不失时尚

光圈:f/2.8 快门速度: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5EV

  

2.表达方式 

摄影是一种表达,拍摄和观看构成了摄影表达的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是:“表”是“表”了,“达”却未“达”。 即预期的构思和实际的效果出现了偏离。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应该具备很强的影像控制力,表达力其实也是一种控制力,即对影像的控制、对自我的控制,以及对镜头前模特的控制,甚至这种控制力能通过照片“控制”照片前的观赏者,控制他们的思维方向和起点。有些初级摄影师,在拍摄时总是沉溺于某种所谓的“感觉”中,总觉得存储卡不够用,因为他觉得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记录,结果拍出的照片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结果,这就是摄影师“控制”和“被控制”的区别。进一步说,摄影是一种视觉化的表达,这句话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是指所有的思想与观点必须转换成可看之物。现实的寻常景物被提炼成不寻常的独特情景,而后转换到这幅画面中,成为它的一部分。显然,摄影师所要控制的“怎么表达”比“表达什么”更有难度,也更为关键。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师,衡量标准是对前者的掌握,而不是对后者。

二是指摄影的形式,它既是内容的载体,也是内容的一部分。这一点也取决于摄影师的思想境界和对艺术表现力的把握程度。


3.写真实例 

模特感情的引导是主题摄影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模特的情感呢?就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离开了它,将无法产生深刻的美感。因此,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一幅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都不能忽视“情感”的存在。

人像摄影所表现的主体是“人”,而每一个人有着不同的外貌、性格、气质及生活经历,这也使得每个人具有相异于他人的独特个性。而作为摄影师,只有充分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捕捉人物最动情的一瞬间,作品才会具有感染力。其中,可以从观察、刻画等方面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且通过模特的情感引领升华到作品本身表达的情感,再通过作品去感染和打动观众。

作为一位真正的摄影师,要饱含情感地看待周围的一切,要对外界的事物和人物异常敏感,即使对偶然的事件或普通的人物也能引起注意,诱发创作的冲动。当然,这种创作并不是盲目的,并非见什么就拍什么,而是要抓住被摄者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面。这样创作拍摄的照片才会打动自己,从而才会有可能打动别人。

 image.png

在拍摄人体时,可以利用道具,这样更有神秘感,摄影师也捕捉到了模特动情的一瞬间,是非常有感觉的一张照片

光圈:f/5.6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可以选择用花瓣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把人物修饰得更好看

光圈:f/13 快门速度:1/1250s 感光度:ISO15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