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

1.测光方式

拍摄数码照片,一定要掌握好曝光的量,曝光不足可以挽救,但是曝光过度的部分将永远无法找回。因此,大部分数码相机会针对景物的高光部位曝光,以保证高光部分的细节及中间调,而暗调部分会曝光不足,以做到宁欠勿过,但有时也可以对被摄对象进行补光来提高亮度(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虽然如此,为了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还是应该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以准确曝光。

人眼能看到的光线范围要高于相机能够记录的范围。因此在一个明暗反差很大的场景中,相机很难捕捉场景的所有细节。这种相机自身的限制用户可能已经体会到了,有时在拍摄过程中人眼可以看到被摄对象脸部的细节,但是照片中的人脸却是黑的。

相机内置测光表是依据取景范围内的光线以中间调18%灰的总平均值来确定曝光量的。18%灰的反光率同亚洲黄种人皮肤的反光率接近,对于黝黑或者暗色的皮肤来说,以它作为测光依据,曝光时就会过曝;相反,白种人的皮肤就会曝光不足。

  image.png

照片曝光不足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为了保证丰富的人物面部细节,在拍摄时应将曝光减掉0.5挡,这样在后期处理时人物身体各部位的细节都将得到很好的还原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2.曝光补偿的运用

为了对相机进行有效的控制,应了解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方式。不要把自己相机的说明书扔到一边,特别是测光方面,一定要用心看一下。这里介绍大多数相机都具有的3种测光模式。

 

矩阵测光

矩阵测光是一种很好的默认测光模式,在大多数环境中都非常有效,它是将取景器内的图像分成多个部分,然后对光线进行分析,除去最亮或者最暗部分的数值,针对中间调计算曝光数值。这种测光模式的不足是,它在大面积的明亮或者黑暗背景下测光时,会被“愚弄”。在人像摄影中,矩阵测光一般应用于光线反差不大的情况。测光着重于焦点对应的人物的主体区域,同时对其他区域进行大体平均的测光。

 image.png

各种测光方式模式图

 image.png

 光照较平均,光线反差小,因此用矩阵测光就能非常准确地曝光

光圈:f/2.8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测量的是整个画面的光线,重点计算画面的中间区域。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将需要准确曝光的场景区域(一般为人物面部)放到画面中间,半按快门,确保清晰对焦,然后重新构图并最终完成拍摄。

 

 image.png

在大面积的亮色背景下,为了使孩子曝光正常,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较为准确

光圈:f/6.3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点测光(部分测光)

点测光只测量取景范围内很小区域的光线。点的位置一般在画面的中间,大小通常是整个画面的2%~10%。当被摄对象处于逆光的情况时,使用点测光最佳。它同样需要对准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清晰对焦,最终重新构图并完成拍摄。

人像摄影画面的视觉中心一般在人物的面部,保证面部的曝光正常是头等大事,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点测光可以正确还原人物面部的细节。

 image.png

主体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背景为大面积的亮色或暗色时,用点测光模式对准人物测光,曝光较准确,能突出人物

光圈:f/2.8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3.理解曝光

摄影中所说的曝光是指画面的明暗程度。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曝光是指“光进入传感器”,那么多少亮度才算曝光适当呢?曝光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照片上所反映出来的光线效果。光的效应适合时称为“曝光得当”或“曝光适合”。

然而曝光是否准确没有绝对的标准。假设存在“某个情景只能这样曝光,某个环境必须这样曝光”等标准,那么摄影就再也不能称之为一门艺术了。但是对于正在练习摄影的人来说,特别是想拍摄美女写真人像的人来说,的确需要一种有引导性的参考标准,比如与曝光相关的设备——测光表。再有就是用“18%反射率灰度卡”拍摄时,也要根据摄影师和模特想要的最终效果进行适当的曝光调整,既没有出现大的曝光问题,又达到了预期想要的拍摄效果,这样的曝光就可以说是“曝光适合”了。

 image.png

一个合适的曝光,总能得到一张令人满意的照片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4.准确曝光 

正确曝光对于人像摄影而言至关重要,为了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要根据现场的环境来考虑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比如拍摄高调照片,就需要在准确测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曝光量。在日常拍摄过程中,可以随身携带一张18%灰的色卡纸,在拍摄时先放在被摄主体补光位来降低反差。

 

曝光补偿

在拍摄明亮或黑暗背景下的主体人物时,曝光补偿是一项非常管用的功能。基本上现在

的每款数码相机都有自己的曝光补偿按钮,它可以快速控制相机的进光量,而且无须手动调

节快门速度和光圈。该功能按钮一般在相机的背面(手的拇指附近)或相机顶部(手的食指

附近)。

 image.png

由于环境偏暗,人物曝光也会不足,达不到基本的成像要求

光圈:f/5.6 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这时要利用曝光补偿+0.7EV就可以使画面亮起来

光圈:f/5.6 快门速度:1/1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7EV

image.png

在拍摄外景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曝光来增强画面的张力和画面活跃的气氛

光圈:f/4 快门速度:1/400s 感

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速度优

曝光补偿:+0.3EV


直方图(色阶)

在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直方图。读者可能在Photoshop的图像窗口中看到过它们,直方图有利于评估色调的分布及曝光是否符合要求。由于大多数图像的影调都可以在直方图中显示出来,所以直方图可以帮助摄影师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图像中每一个像素可被设置为256种亮度之一(从纯黑0到纯白255)。直方图显示了256种亮度在图像中的分布。

直方图中的横轴从左至右代表0~255的亮度水平。把它作为一根被分为256个部分的线条,把每一部分相同亮度的像素累积起来。由于像素是相机能拍摄的唯一的东西,所以横轴也代表相机的最大动态范围。纵轴代表256种亮度值的像素数。纵向线条越高,那么就有越多的像素有同一亮度值。

image.png

5.人像摄影中曝光的控制与应用

在平时拍摄外景时,几乎很少会随身携带单一的测光表。所以通常就只能将就一点,使用相机内的曝光测量器。由于人的肤色最接近18%的灰度值,所以在拍摄时,可以将自己的手背放在与模特所站位置相同光线条件的地方,让手背充满取景器的画面拍摄一张,再来看此时的曝光值,如果所拍摄的模特的肤色要比自己白一些,就用这时测出来的曝光值加上2/3挡左右的曝光补偿之后,再凭经验来决定曝光值。因为拍摄模式都固定用手动曝光模式,所以拍摄的每一个画面都不会出现曝光值参差不齐的情形。

当然这是对于熟练使用相机曝光测量器的人所说的,基于这些条件,一开始就试拍1~2张看看效果,再用色阶分布图来确认一下曝光值是否准确。

 image.png

顺光环境下的合适曝光,模特皮肤细腻,水泥地和墙上的草的质感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在拍摄有阳光和阴影的画面时,通常会在有阳光的地方曝光过度,阴影的地方曝光不足,所以在拍摄这种画面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曝光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6.使用包围曝光法

如果通过上述讲解还是掌握不了拍摄美女写真的曝光技巧的话,下面介绍一种最保险的曝光方法,就是包围曝光法。

包围曝光法,顾名思义就是包围式地进行曝光,拍摄美女人像时先确定一组曝光数据,然后根据这组数据分别减少3挡和增加3挡的曝光量,这样就得到了7种曝光数据下不同效果的照片,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张,用这张照片的曝光数值进行同等光线环境下的拍摄即可。

当然,包围曝光的数值也不是绝对的,这就要活学活用、灵活掌握了,提供这种包围曝光法不过是为了得到一张曝光相对正确的照片罢了,等拍摄的照片多了,自然就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种曝光方法。 

自动包围曝光是一种通过对同一对象拍摄曝光量不同的多张照片,将它们“包围”在一起,以获得曝光正确的照片的方法。“自动”是指相机会自动对被摄物体连续拍摄2、3或5张曝光量在0.3EV~2.0的照片(每张照片曝光量不同)。当不确定曝光是否正确时,可以使用自动包围曝光功能,保证曝光的准确度,提高照片的素质。数码相机上的自动曝光功能甚至可以让用户把欠曝和过曝的照片合成一幅曝光准确的照片,即使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曝光准确。

image.png

7.曝光补偿的运用

在拍摄过程中,相机的EV值是用来调整曝光补偿的。摄影者可以在相机中进行设置。下面用尼康单反相机举例说明,如右图所示,红圈内的按钮就是曝光补偿按钮,按住此按钮的同时拨动拨盘,即可设置所需的曝光补偿数值。

image.png

尼康相机曝光补偿按钮

  image.png

按住曝光补偿按钮,使照片达到最佳曝光效果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6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tips

包围曝光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为了防止曝光失败,改变曝光值以得到多张照片,从中选 取一张最接近准确曝光的照片。拍摄3张照片的时候,可以选择(-2、0、+2)或是(-1、0、+1)。在包围曝光的单位中,除了可以设定为1挡之外,还可以设定为1/3挡、2/3挡等。胶片 相机也支持包围曝光模式,这也是为了防止曝光失败。由于胶片相机无法随时查看所拍摄的照片,因此经常需要进行包围曝光。数码相机可以随时查看拍摄的照片,可以避免出现严重曝光失败的情况,但是曝光氛围存在着差异,为了获得多样的表现效果,数码相机也可运用自动包围曝光功能。另外,数码相机不仅支持自动包围曝光,还支持白平衡包围曝光。


8.曝光补偿的运用技巧

曝光补偿最通用的技巧就是,“遇白增,遇黑减”,这需要考虑一下相机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相机都是以表面反射率为18%的中级灰作为曝光标准的,也就是说,在拍摄白色景物的时候相机仍然以灰色作为标准,那么拍出来的白色显然会因曝光不足而显得灰暗。在拍摄黑色景物时,相机同样以灰色作为标准,拍出来的黑会因曝光过度而显得颜色较浅。

在背景非常明亮的场景下进行拍摄时,容易影响相机的曝光。光线过于充足,光圈收缩程度加大,设定较快的快门速度,反而会造成曝光不足。

在冬天拍摄以雪景为背景的人物写真时,需要适当增加曝光量。特别是采用平均测光模式的时候,在明亮的环境中,通常模特比背景暗很多,明暗对比十分明显,与耀眼的雪景相比人像会漆黑一片。如果依照相机的自动测光进行曝光,雪看起来会偏灰,显得不干净,这时就要进行曝光补偿了。

相反,想要拍摄穿黑色衣服的模特的上半身,就应做减少曝光量的补偿。相机的内置测光系统判断出画面偏暗,会自动增加曝光,这样模特的脸就会发白。

  image.png

当模特穿的是黑色衣服时,减少曝光补偿,从而使模特达到正确曝光,背景也不会过亮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拍摄雪景时,光线明亮,环境会比模特亮,这时要增加曝光补偿,使人物明亮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另外,在蓝色天空背景下进行拍摄时,应稍微减少曝光量,天空会显得更蓝。进行曝光正补偿的话,画面会变亮,明暗对比度降低;进行曝光负补偿的话,整个画面会变暗,明暗对比度提高。

但是,大家不要死记、硬套模式,在白色、亮背景下就增加一挡曝光补偿,在黑色、暗背景下就减少一挡曝光补偿,并不一定要按照这种模式来拍摄,具体情况不同,曝光补偿的必要程度也不同。熟练掌握曝光补偿,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需要更多的经验。要想得心应手地调节曝光,还应该多练习、多拍摄。

 image.png

以蓝天作为背景,可以减少曝光量,天空会显得更蓝,人物也会被衬托得比较阳光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拍照片不是说一定要怎样调整才是对的,照片拍多了,审美水平就提上去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走,这幅模特照片稍微曝光过度,但形式和光线都很美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9.曝光补偿的必要性

 

一般的数码相机使用手册中都有如何进行曝光补偿的介绍,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在这之前,应该了解什么是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曝光过度

如果在半按快门时,在取景框中观察到相机自动测光后,得到的数值在“+”这边,那么证明这张照片可能发生了曝光过度的情况。曝光过度是因为相机镜头吸收了过多的光线,所以照片看起来特别亮,有时甚至发白。这时调整曝光是非常必要的,适当地减少曝光量就能够得到曝光适当的照片了。

同样,曝光过度的照片也能通过直观感受来判断。与曝光不足相反,这时要观察照片的亮部细节,如果亮部没有层次,白成一片,那么就说明这是一张曝光过度的照片。

 

曝光不足

数码相机中有一个标有-2~+2的曝光计,在相机自动测光的基础上,“-”表示曝光不足,+则表示曝光过度,0表示适当曝光。在通常状况下,以相机自动测光后得到的数值为基准来判断是否曝光不足、适当曝光及曝光过度。

曝光不足的照片往往看起来比较灰暗,这时就要调整曝光值,增加曝光量以获得清晰的人像。从照片带来的直观感受中可以判断照片是否曝光不足,这就要观察照片的暗部是否丢失了细节,如果照片的暗部没有层次,黑乎乎一片,那么就证明这张照片是曝光不足的。

image.png

曝光不足的照片,模特面部不清楚,这是一张不合格的照片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曝光过度的照片,不仅没有层次,而且还会很刺眼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拍摄人像时,尽量让背景虚化一些,这样画面看起来不仅简洁、明亮,还能通过背景的虚化来渲染气氛

光圈:f3.5 快门速度:1/4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速度

优先 曝光补偿:+0.3EV


10.白平衡

 为了使照片的色调与人们大脑认识的色彩相一致,数码相机中有多种白平衡设置用于修正光线色温不同所造成的偏色。白平衡在相机上通常用WB表示,拍摄时根据不同光源的色温,做出相应的白平衡设置,从而保证照片有正确的色彩平衡。但是如果拍摄时用的是RAW格式,白平衡的调节就不那么重要了,它可以很简单地在后期计算机处理中完成。对于JPEG格式,白平衡设置很重要。

通常在相机的菜单中能获得阴天、闪光灯、直射阳光、荧光灯和白炽灯等几种常见的白平衡设置,每种模式都有自己固定的色温数值,一般日光是5600K,钨丝灯是3200K,具体到每个相机,可能略微有所偏差,因此一定要熟读自己相机的说明书。

一般情况下,在晴天太阳光照射人物的时候,用日光白平衡模式;在有云或者有物体遮挡太阳的时候用阴天白平衡模式;在室内灯光下,根据灯的性质选择钨丝灯或荧光灯,但这种情况下的光线色温往往较复杂,建议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或自定义白平衡模式进行拍摄。

 image.png

室外日光下的拍摄效果,画面往往偏蓝

光圈:f/2.8 快门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在室外明亮的光线下,自动白平衡可以修正画面的偏蓝现象白平衡图标

光圈:f/2.8 快门速度:1/32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数码单反相机还能提供给用户自定义白平衡设置,它在光线色温条件非常混杂、无法正常估计的情况下是必备的功能。不同相机的设置方法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拍摄前利用一张18%灰的灰板作为基准进行设置。


11.感光度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同胶片一样,越低的感光度,颗粒越少,反差越大。如果设置很高的感光度,如ISO1600,则会产生大量的数字噪点,影响成像质量。高端数码相机的这种现象可能不太严重,不过平时用不到那么好的设备,因此拍摄时要注意尽量使用低感光度进行拍摄,使画面上人物的皮肤更细腻。对于高感光度,使用它时能够得到很高的快门速度。在拍摄运动人像且光线条件又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人物在画面上定格,降低画面的模糊程度,也可以尝试使用高感光度。

 image.png

在室内拍摄时,一般会通过提高感光度来使曝光正常,但画面质量会降低,画面噪点也较多

光圈:f/2.8 快门速度:1/32s 感光度:ISO8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室外的光线非常好,感光度一般设置为最低,呈现的画质也非常好

光圈:f/2.8 快门速度:1/5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12.景深

在人像摄影中,景深的控制对于人物的表现非常重要。控制景深有3种方法。首先,光圈大小直接控制画面景深,大光圈(如f/2.8或f/4)能获得小景深,小光圈(如f/22或f/16)能获得大景深;其次,短焦镜头比长焦镜头的景深大,在用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应特别注意精确对焦;最后,离拍摄对象越近,景深就越小。为了使背景中影响画面效果和观看的景物虚化掉,就需要用小景深,而为了使主体人物以外的区域也非常清晰,就需要用大景深。

当拍摄人物面部特写时,一定要确保所用的光圈值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景深,以使人物面部五官都足够清晰。在拍摄过程中,要实时使用液晶屏查看所拍摄影像的清晰度及画面细节。对于普通数码卡片相机,控制景深相对有些困难,它的手动功能不是很完备,光圈最大值一般只能达到f/4,因此不能对它的景深效果要求太高。

 image.png

拍摄近景人像时,景深相对要大一些,以虚化背景,凸显人物

光圈:f/2.2 快门速度:1/10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image.png

当有漂亮的环境时,可以使景深小一些,让环境来衬托人物

光圈:f/9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3EV 


13.光圈和快门

光圈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相机的进光量和拍摄画面的景深。在选择光圈大小时,改变照片的曝光量是它的一种常用方式。可以把光圈看成是人眼的瞳孔,在较暗的环境下,瞳孔需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而在较亮的环境下,瞳孔则需要收缩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大的f级数字(例如f/22)表示镜头打开得较小,让更少的光线进入相机,并得到较大的景深;而较小的f级数字(例如f/2.8)表示镜头打开得较大,可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并得到较小的景深。

光圈与快门各有其特别的地方,因此每种搭配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曝光量,所以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拍摄时必须依据拍摄主体时个人想要表现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才能发挥光圈与快门的实际意义。

  image.png

在同样的光照条件、同样的快门速度下拍摄,光圈值为f/22,相机进光量减少,照片曝光不足

光圈:f/22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在同样的光照条件、同样的快门速度下拍摄,光圈值为f/4,相机进光量增加,照片曝光正常

光圈:f/4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然而在使用电子闪光灯或在户外拍摄时,选择余地就非常小了。当有机会选择光圈大小时,很多专家建议选择比镜头实际最大光圈小1.5~2挡的光圈值。比如,最大光圈值是f/2的镜头,最佳光圈值应该在f/4附近。理论上讲,当光圈开到最大值时,会受到透镜球面畸变的影响,当光圈开到最小值时,会受到光衍射的影响,最终影响图像的锐度(使用最佳光圈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覆盖自动对焦带来的误差,保证人物面部清晰,但又不会出现过大的景深)。但是在现在的中高端相机上,这种现象已经基本消除。

当代人像摄影的潮流是,尽可能地用大光圈来获得极小的景深。这样画面清晰的部分通常在人物眼睛所在的平面内,背景更加虚化,特别是在室外拍摄人像时,会更加生动、有吸引力。

在选择快门速度方面,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能够降低相机和被摄对象移动的影响。在室外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速度一般要高于1/60s(如果使用三脚架,1/30s也足以凝固一般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因为很轻微的风都可能造成被摄对象的头发在按动快门的一瞬间移动。一般的法则是快门速度是所用镜头焦距的倒数,例如,焦距是100mm的镜头,可以用1/100s左右的快门速度。抓拍或是拍摄动态画面,首要考虑的就是所选择的快门速度能否把主体凝固在画面中。对于这种画面,重要的是定格拍摄对象,而不是为镜头获得大景深。

现代数码相机出现了很多防抖技术,使摄影师能够用1/15s或1/8s的低速快门手持相机拍摄,而不用担心相机的抖动使图像质量下降。使用户能够在低光照条件下用最大光圈进行拍摄,经过长时间曝光仍然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image.png 

抓拍人物运动时的画面,需要提高快门速度,以保证凝固运动时的一瞬间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0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14.焦点

人像摄影,让人物的眼睛及面部五官清晰锐利非常重要,而对焦难度最大的就是头肩像。对3/4人像或者全身像,因为拍摄距离较远,景深变大,对焦相对简单。大部分镜头的景深在焦点之后,只要确保对焦点在人物的眼睛上,就能保证整个面部及视觉兴趣中心都在焦点上。

在拍摄人物群像时,由于拍摄的人数较多,画面的视觉中心较分散,并且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拍摄时应确保画面中所有人的状态相对和谐。对焦时要让焦平面与群体平行,以确保每个人的面部都是清晰的。

 image.png

要拍摄出一幅好照片,焦点很重要,在画面不同的区域聚焦,画面表达的情绪和内容也不一样

光圈:f/4 快门速度:1/12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64 


15.对焦模式 

目前,数码相机的对焦方式非常多,各个厂家各有各的对焦方式名称,一般提供的对焦方式有单区域对焦、最近主体对焦和动态区域对焦。而且数码单反相机还设有手动对焦功能,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用手动对焦来微调,从而对被摄对象进行更加精细的对焦。但是普通的数码卡片相机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而且对焦速度稍微有些慢,因此在日常拍摄中有很多局限,选择对比较明显的部位进行对焦,相机更容易进行识别。

 image.png

在这幅作品中,对焦点的准确把握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光圈:f/11 快门速度:1/15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单区域对焦

在人像摄影中,如果拍摄对象位置不发生连续变化,可以使用单区域对焦。在确定焦点后,半按快门使相机锁定焦点,然后调整构图并按下快门,完成拍摄。单区域对焦在拍摄相对静止的人物时可以让用户精确控地制焦点。

image.png

数码相机上的对焦方式标识


最近主体对焦

最近主体对焦方式在用相机盲拍的情况下非常有用,相机的对焦系统会根据取景器内的画面,自动选择焦点进行对焦,但是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往往焦点不够准确。

 

动态区域对焦

动态区域对焦方式多用于抓拍运动中的被摄对象。在对主体人物半按快门对焦以后,相机的对焦系统会持续进行对焦操作,即使被摄对象在不断变化位置,相机也能对其进行跟踪对焦,但是它的缺点就是成功率低,特别是低端数码相机,对焦成功率更低。

 image.png

用最近主体对焦方式进行自动对焦

光圈:f/5.6 快门速度:1/5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自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

 

 image.png

用动态区域对焦方式进行拍摄,但这种对焦拍摄会出现对焦不实的现象

光圈:f/12 快门速度:1/8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曝光补偿:0EV